产品质量司法鉴定适用的范围介绍:鉴定受理条件有哪些

285次 2024.07.31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是指依法取得有关产品质量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依据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部门、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对某一特定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中科检测可对各种机械设备、化工材料、电子产品等提供产品设计、负荷分析和产品质量分析,中科检测在质量鉴定、报废鉴定及知识产权鉴定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鉴定案例,可开展鉴定分析,出具权威鉴定报告或技术意见书。


    鉴定适用的范围


    产品质量鉴定适用于法官通过现有证据、现场勘验等方式无法查明的专门性事实问题,而该事实属于案件的审理焦点问题。此类纠纷,当事人可以就待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


    法释〔2019〕19号第三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待证事实需要通过鉴定意见证明的,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并指定提出鉴定申请的期间。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


    鉴定受理条件


    当事人申请鉴定之后,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否受理。通常法院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一、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二、是否有相关的鉴定标准;三、设备是否具备鉴定的客观情况。


    (一)合同的履行情况


    产品质量鉴定中,买受人方往往主张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三无产品等,并申请鉴定。法院会根据合同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同意鉴定。常见的考量因素包括:合同是否约定了质量异议期、质保期,争议一方是否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有效的质量异议,双方是否对设备进行过验收,申请鉴定时设备是否已经过了质保期,设备交付后是否实际实际用于生产等。


    (二)是否有相关的鉴定标准


    产品质量鉴定,需要对实际交付的产品质量与某一标准进行比对,才能出具鉴定意见。因此,如果双方合同对于产品的参数没有明确约定(如产能、功率,设备所生产的产品的技术要求),则需要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作为比对的依据。在上述标准均缺乏的情况下,即使法院委托了鉴定机构,鉴定机构也会以不具备鉴定条件为由而退鉴。


    (三)是否符合鉴定的客观条件


    在分析合同履行情况和研究了相关标准后,两方面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做出委托鉴定决定。但是最终鉴定能否进行,还要看客观情况。结合笔者的办案实践,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1.产品的交付时的初始状态是否可识别的;2.产品交付后,保管的情况;3.产品交付后,是否经过变更,是否有更换主体组成;4.产品当前的保存状态是否较为完好的;5.其他可能影响产品不能实施鉴定的客观条件。


    此外,对于鉴定机构而言,存在以下情形的,鉴定机构不予受理委托:


    1.鉴定项目超出鉴定组织单位范围的;2.受科学技术限制,鉴定委托要求超出现有专业能力和技术条件的;3.产品不具备鉴定条件的;4.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鉴定的依据


    通常包含以下几大类:1.双方的合同约定、技术协议、包含设备清单的合同附件、产品说明书、样件、相关标准、技术法规等;2.国家、行业、团体、区域联盟发布的标准,企业标准;3.质量要求不明确,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


    通常对于鉴定的依据,由当事人向法院主动提交,并经法庭质证后,才能采纳作为鉴定依据。


    法〔2020〕202号第四条规定:“未经法庭质证的材料(包括补充材料),不得作为鉴定材料。当事人无法联系、公告送达或当事人放弃质证的,鉴定材料应当经合议庭确认。”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