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防霉性能评价试验标准及试验方法汇总介绍

333次 2024.08.12

    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菌的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可无限制伸长和产生分枝,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菌丝体,在纺织品上生长能引起霉变。纺织品防霉性能是指产品具有抑制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体生长的能力。纺织品的防霉性能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主要通过特定的测试方法来确定产品抑制霉菌生长的能力。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纺织品防霉性能评价报告。


    纺织品防霉试验标准


    国内外现有的纺织品防霉标准主要有:


    GB/T 24346—2009《纺织品 防霉性能的评价》


    GB/T 24128《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


    FZ/T 60030—2009《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QB/T 4199《皮革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AATCC 30—2017《纺织品材料上抗真菌活性的测定:防霉防腐》


    ASTM G21-96(2002)《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


    ASTM D4576—2008《蓝色原料(皮革)抗霉菌生长的试验方法》


    BS EN 14119—2003《纺织品测定 微生物作用的评价》


    ISO 22196:2007《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ISO 846《塑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行为评价》


    JIS Z 2911—2010《耐霉菌活性测试方法》


    纺织品防霉试验方法


    1、试验原理


    将试样与对照样分别接种霉菌孢子,并放置在适合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在试样表面的生长情况。根据试样表面长程度来评价纺织品的防性能,对照样用于测试菌孢子的活性。


    2、试验方法


    目前纺织品的防霉检测方法分为培养皿法(湿式法)、悬挂法(干式法)、土埋法。


    其中,培养皿法的具体试验步骤为把待测样品放置于无机盐琼脂培养基平皿里,接种后置于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中,培养7天或14天后观察样品表面霉菌生长情况;


    悬挂法是把待测样品接种后悬挂于恒温恒湿箱中,培养14天或28天之后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土埋法是测试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纺织品发生颜色、生物分解等劣变,引起断裂强力的下降。该方法适用于和泥土直接接触的试样,如沙袋、帆布、帐篷等。


    关于防霉测试方法的选择。


    建议:首先,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例如FZ/T 60030—2009适用于洗浴用品、厨房用品、床上用品和装饰用品等家用纺织品;GB/T 24346—2009适用于各类织物及其制品,纤维、纱线等都可参照使用。相对于前者,后者的适用范围更广,使用率也较高。


    其次,还可由测试样品的厚度来选择培养皿法或悬挂法,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户外使用的纺织制品,比较适宜于采用悬挂法。培养皿法较适合于小件样品的防霉试验,不适用于较大件样品的整体试验。


    纺织品防霉试验菌种


    纺织品防霉处理的目的是抑制霉菌包子萌发及菌丝体的生长,防止霉菌对纺织品外观和性能产生变化。纺织品种类丰富,用途多样,按其种类和使用地域环境的不同,霉菌侵蚀和影响也不同。


    至今,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纺织品上生长的优势霉菌主要是曲霉、青霉、木霉和球毛壳霉,而空气中的优势霉菌也是曲霉、青霉、木霉等。因此,防霉性能测试常用的菌种主要有黑曲霉、青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等。


    其中,GB/T 24346—2009比FZ/T60030—2009多了一种绿色木霉。防霉试验使用的菌株应由省级或国家级的菌种保藏机构提供。如果需要,也可使用或增加其他霉菌菌株作为试验菌种,同时选配相应的培养基。但测试报告必须注明试验霉菌名称、编号、代数及浓度,如试验菌种:黑曲霉ATCC 16404第5代,绳状青霉ATCC 10509第5代,球毛壳霉ATCC 6205第5代,绿色木霉ATCC 28020第5代。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